近年來,市就業局黨委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耕“信仰力、思考力、公信力、行動力”建設,全力打造有力度的就業創業,實現黨建業務互融共促,有效提升黨建工作水平,為就業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一、堅持政治引領,堅定信仰力“主心骨”。
以“信仰力”建設為牽引,培根鑄魂。突出“關鍵少數”,聚焦“中堅力量”,抓好“絕大多數”,不斷強化“四個意識”。一是抓牢教育,治“心”筑基。把強黨性作為第一要務,筑牢立身、立言、立行、立德的基石。利用本地紅色資源,重溫黨史及革命光榮傳統;正面引導與反面警示相結式,教育嚴守黨規黨紀,樹立反腐倡廉意識;緊盯作風問題,開展“九剎九樹”“十三個不手軟”“三丑正三觀”專題整頓,不斷促進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二是抓實制度,管“行”聚力。嚴格落實組織生活制度,堅持經常打掃思想上的灰塵、校正行為上的偏差。在真學實做上深化拓展,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利用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機關政治夜校、業務大講堂等時機,強化理論武裝,提升專業素養,增強干事創業意識和能力。三抓活載體,提“神”堅志。以支部主題黨日、群團及志愿服務等為載體,在活動中重拾入黨初心,增強身份認同。與先進單位共同開展黨建活動,實現“優勢互補、黨建互動、業務互促”;以黨員“雙報到”方式,積極參與社會基層治理;通過“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為企紓難,為民解愁。
二、堅持機制保障,點燃思考力“主引擎”。
以“思考力”建設為突破,賦能添智。注重挖掘思想的深度、拓展思維的廣度、轉變看問題的角度,面對疑難問題超常思考,針對動態問題跟蹤思考,應對綜合問題多維思考。一是敢于破舊,讓創新成為經常。思想破冰,以創新求發展。升級“局長團直播帶崗”,引入金牌職介服務,連續兩年被央媒關注報道。全省首創穩崗返還“免申即享”改革并全國推廣,賡續成果相繼推出社保補貼“免跑即領”、創業貸款“免見即辦”、代理檔案“免見即查”等系列公共就業服務新模式。二是善于治庸,讓勤勉成為經常。建立“首席科長制”,打破科室界限,成立業務專區,鉚足“絕不躺平、絕不放棄、絕不認輸”的工作干勁,培養業務上的“政策通”和“多面手”。組織全員大學習,開展技能大比武,通過“日用一典、周寫一文、月解一難、季講一課、年度一評”等活動,促進能力大提升,形成“比、學、趕、幫、超”熱潮。三是勇于承壓,讓擔當成為經常。堅持解放思想,搶抓發展新優勢。強化培訓育好人,通過壓擔子、加任務,培養一批忠誠、務實、干凈、擔當的年輕黨員干部。堅持標準選好人,樹立正確選人用人導向,讓“敢想敢干、敢破敢立、敢拼敢搶”的干部有為有位,爭做鐵打的人,敢打最硬的鐵,全面提振干部隊伍“事事當爭第一流”的精神狀態。
三、堅持改革突破,唱響公信力“主旋律”。
以公信力建設為根本,促廉增信,打造“陽光機關”“法治機關”“清廉機關”,以務實高效服務于民、以廉政勤政取信于民。一是信息公開促進。依托政務服務網、公共招聘網和襄陽就業微信公眾號等渠道,主動公開服務事項及政策,實施“好差評”服務評價,采取“雙隨機、一公開”檢查督導,“好評率”始終保持在99%以上。精準解答、高效處置、及時反饋12345熱線,群眾滿意率高達99.8%,展示襄陽就業形象。二是流程再造精進。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開展突破性創新和功能拓展,利用政務網、手機APP和服務窗口,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全方位服務。本著“應減盡減”的原則精簡材料、壓縮辦件時間,實現“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服務對象足不出戶就能辦好各項業務,辦事體驗感大幅提升,推動基本民生向品質民生不斷邁進。三是作風整治推進。開展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對庸懶散拖“亮劍”,確保工作“件件有落實、事事有交代”。厚植“勤于起身、敢于轉身、甘于俯身”的服務理念,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根植于心、落實于行。組織黨員干部承諾踐諾,發揮先進模范作用,為有序推進就業工作開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堅持事業支撐,筑牢行動力“主陣地”。
以“行動力”建設為導向,強基提效。一是高站位謀劃,拓就業渠道。市場建到一線,建成市級零工總站1個、縣級分站11個、鄉鎮(街道)驛站54個,“零工之家”注冊2.7萬人。品牌選樹一線,推選勞務品牌24個,6個入選省級重點,“襄陽牛肉面師”被評為省十大品牌。協作聯接一線,與十堰簽署勞務協作協議,房縣、竹山和竹溪3縣勞務對接19次,幫助轉移就業4506人。信息采集一線,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實名制登記試點,完成系統錄入64萬人。二是高質量推動,促創業幫扶。強化推介引力,赴昆明舉辦“我興楚鄉·創在襄陽”返鄉創業推介,簽訂合作協議7份。優化載體實力,發放市級大學生創業示范孵化基地獎補250萬元,遴選推薦省級返鄉創業示范園4個、示范項目16個;認定創業集聚區8家,發放獎補40萬元。深化培訓效力,發布信息清單,提標擴圍,開展補貼性就業創業培訓3.53萬人。催化資金活力,推動“創業微企貸”上線,發放個人創業擔保貸款12341筆21.1億,小微企業擔保貸款41家1.17億元,釋放動能帶動就業。三是高效率落實,強政策供給。打好“降、緩、返、拓、留、擴”組合拳。降,為1.55萬家企業減征失業保險費3.71億元。緩,為452家企業緩繳失業保險275.71萬元。返,發放穩崗返還資金8636.21萬元,惠及企業10208家,穩定崗位20.84萬個。拓,實施技能提升“展翅行動”,為0.61萬人發放技能提升補貼1015.95萬元。留,為581家企業發放留工補助415萬元。擴,采取“免申即享”方式,為193家企業招用459名高校畢業生發放擴崗補助資金45.9萬元。
(襄陽市勞動就業管理局 萬向洪)